THAILAND龍婆卡賢Luang Phor Kasem( Kasem Back )文章源自懂愛網(wǎng)-http://www.motor-park.com.cn/287022.html
Wat Susanthailak瓦蘇珊踏蠟佛寺Luang Phor Kasem龍婆卡賢在泰國是一位很有名的高僧,很受百姓尊崇。
龍婆卡賢從不嫌棄百姓供品,無論食物是否腐壞,都樂于接受,是一位徹底遠離世俗,全心修行的高僧。
泰北的Lampang南邦府,有位非常有名的圣僧Wat DoiSuthep Kruba Sriwichai古巴洗威猜,是最受泰北當?shù)匕傩站囱黾靶刨嚨?。他是近代最偉大的圣者,在人們心中他就如一盞光亮的明燈,以佛法照亮四方的人心。僧侶生涯之中做了無數(shù)的好事,都成為北部讓后世百姓津津樂道的歷史,讓百姓可以推崇與學習。
然而,在他的事跡中,曾經(jīng)記載這一段預言:“在不久的將來,將會有一位具足功德的智者,為功德而來的高僧誕生于Lampang南邦府這個地方,讓百姓可以依靠?!?p>但在預言不久就圓寂了,而他留下的這個預言,讓南邦府的人日夜在等候這圣人的誕生。日子過了幾十年,依然不見他的出現(xiàn)。然而,南邦府的人們依然堅信古巴洗威猜的這個預言。
在佛歷2455年11月28日星期三,Lampang的城主Noi,生了一個小男孩。那時候百姓還不知道,古巴洗威猜當年所預言的智者已經(jīng)降臨世間。他的父母為他取名:Kasem Nananbang,意即安樂、平安。過了幾年,他母親又在生了一個女兒,但是她很小就去世,還來不及知道她的哥哥就是Lampang人等了幾十年的智者。
龍婆卡賢是南邦府皇族的后裔,擁有皇室血統(tǒng)。龍婆卡賢自幼家庭富足、生活美滿、衣食無憂,父母樂善好施,是當?shù)赜忻纳迫酥遥谒咄貐^(qū)十分受人尊敬。
龍婆卡賢小時候個子很小,皮膚白皙,不過非常健康活潑,頭腦非常好,這孩子非常調(diào)皮、好奇心也很重,就讀于村內(nèi)的小學,他求學一直到11歲,就停學在家待了2年。
在2466年13歲的他被送去當小和尚,當時被派到為往生者在棺木前頌經(jīng)的單位。但是那次是民俗性質(zhì)的,就在當?shù)氐乃聫R做了7天的小沙彌(這7天的寺廟生活讓龍婆卡賢對佛理產(chǎn)生了極大的興趣)。
又過了2年,他15歲的時候,他又在有機會出家。沙彌Kasem出家后很認真學習,深得長輩的喜愛。
在佛歷2474年,21歲的龍婆卡賢,就考到了相等于佛學院碩士之資格,同一年也擁有了當成年和尚的資格,于是接受剃度,開始正式僧侶生涯,法號“Khemako”,意即具有安樂之法的人。自從成為僧人之后,就不斷往巴利文、經(jīng)文方面學習,之后就慢慢至各方寺廟向大師求教。
在佛歷2479年,26歲的龍婆卡賢,就考到了佛教經(jīng)文最高研究院的證書,而且對巴利文的聽說讀寫非常流利。后來師長們才知道,原來龍婆卡賢他學巴利文不是為了求名利,而是為了學習經(jīng)典。
當龍婆卡賢完成學業(yè),就開始修行。然而,從書本上學來的學問,并不能給他很明確的指示。于是,他就開始四處參訪明師,直到他遇到一位精通禪修的大師,Wat Praduuprom Kruba Get(龍婆卡賢的第一位禪修老師)。這位大師是位苦行僧,也就是喜歡在森林禪修打坐,修苦行的和尚。龍婆卡賢見到Kruba Get之后,就表達他的心愿是要修行。Kruba Get見他如此有誠意,就決定收他為徒,帶他四處云游禪修。
從此,龍婆卡賢就開始了他的森林僧生涯。但其實,這也是他夢寐以求已久的生活,所以對他來說,住在森林修苦行,根本不會怎么辛苦。反而,他覺得在大自然中,他有更多時間與空間,體會寧靜的生活,讓他專心修行。對他來說,這樣平靜的生活,才是真正的快樂。這寧靜簡單的生活,讓龍婆卡賢可以全力以赴的去修行打坐,而Kruba Get也不斷從旁指導。這段日子中,Kruba Get經(jīng)常帶著龍婆卡賢到各地的山區(qū),甚至是墳場去禪坐修行,也習慣了信眾所供養(yǎng)的食物,日中一食,也就是一天只吃一餐,而且只是在缽里吃,就是把所有的食物統(tǒng)統(tǒng)倒進缽里,不管是甜酸或苦辣。
他的一整天生活,就是禪修。到了大概晚上11點,他就念經(jīng)。睡覺時,他也不像一般人那樣的睡,他只是伏著休息。而每天他一定會回向功德,給予一切的眾生。到了大約7月的時候,他就會停止四處云游,而找個寺廟或墳墓住下來,依照佛陀制定的戒律“安居”三個月,即守夏節(jié)(對比幾位在守夏節(jié)期間來中國的幾位泰國“高僧”~)。安居結(jié)束后,他又繼續(xù)他的云游生涯。后來,他出家的寺廟的住持圓寂了,僧團開會通過要甲森法師當住持。因為大家認為他的德行很好,可以帶領大家修行。當他知道自己當上住持,他沒有開心也沒有拒絕,但是他關心寺院,因為他曾經(jīng)住過這里,而目前這里也有事情需要他的幫忙。所以,他就答應了這個推舉。
后來Wat Wenyun的住持圓寂了,需要推派住持,當大家在推選賢德具備之僧侶時,一致推選龍婆卡賢。龍婆卡賢雖認為自己資格還不夠,但也沒辦法拒絕。
直到佛歷2492年,龍婆卡賢決定離開寺廟,但被拒絕,于是只好再當了六年的住持。因為龍婆卡賢希望再四處學習佛法,六年間大師不斷地尋找適合的人選來接任。直到在一個守夏節(jié)的前一天,龍婆卡賢留信離開,信內(nèi)說道:很多事情已經(jīng)交代好了,每樣事情都已經(jīng)教導大家了,不需要有他,他已經(jīng)離開,走往未來的修行之路走,你們也不必去找我,因為我已經(jīng)舍下住持一職,我不會再回來了。
但沒想到百姓聚集了近500人,外出四處尋找,后來在某間外地寺廟發(fā)現(xiàn)龍婆卡賢正在禪坐。原來龍婆卡賢為了要實踐最高的禪定修行,他在埋葬尸體的地方打坐并觀看尸體燃燒,不論在炎熱的太陽下或在雷雨之下,龍婆卡賢都一直平靜地打坐并看著一具一具燒成灰的尸體。龍婆卡賢在那里,足足逗留了三個月,不論好天下雨,都是一直在那里禪定打坐。那時正好是寒冷的季節(jié),大師就穿著一件被雨水濕透的僧袍,任由寒風吹在身上,但大師都平靜地坐著禪修,不曾抱怨一句,也沒請求過任何的東西,曾經(jīng)試過一次,在修行的過程間,更是49天沒有進食。
當時百姓們又哭又跪,求龍婆卡賢返回寺廟住持,他還是繼續(xù)禪定不受影響。民眾還將龍婆卡賢的母親請來游說,可母親也改變不了龍婆卡賢四處修行的決心。母親不放心他,于是將龐大家產(chǎn)都分給了百姓,自己僅留了一個部份,在龍婆卡賢修行的山蓋了一個住所,打算可以就近照顧龍婆卡賢。后來受不了高山氣候生了重病,村民請醫(yī)師來診治,還是不見起色,母親知道時日無多,叫了一位小和尚來,給了小和尚那時候的21泰銖,并交代小和尚,若自己臨終前,一定要請龍婆卡賢來,而小和尚也照做,請了龍婆卡賢來。當龍婆卡賢為母親頌經(jīng)時,母親身體上方聚集了好大一群蜜蜂,盤旋了幾圈之后蜜蜂散去,母親也斷氣了,大師也紅了眼眶。后來村民們湊了當時的700泰銖,幫她蓋了一個墳墓,而龍婆卡賢也離開了此地,往修行之路而行,弘揚佛法及照顧百姓。最后,來到他日后寺廟的所在地,當時那邊還是個墳墓,現(xiàn)在名為Wat Susanthailak。
龍婆卡賢在生時,每天都很多人去找他,而他總是說很少,很多時候則保持沉默。龍婆卡賢說:“如果跟他們說太多的話,我就沒時間修行了?!?p>有一次,有個小偷三更半夜來到龍婆卡賢的寺院,打算要偷龍婆卡賢的蚊帳。然后他花了很大的勁也還沒把綁著蚊帳的繩子剪斷。這時龍婆卡賢聽到聲音,就從禪定中出來,并出手幫小偷剪。剪完之后,雙手把蚊帳奉上,而且還有“特別贈品”,那就是棉被與枕頭。當小偷接過棉被之后,龍婆卡賢還拍拍他的肩膀,吩咐他把米糧也拿去,要快點離開,不然就會被其他人發(fā)現(xiàn)。龍婆卡賢這樣的舉動,讓這小偷都不像小偷了。龍婆卡賢的心就是如此的清凈無一物,不執(zhí)著任何的東西。自從發(fā)生了這件事,龍婆卡賢就不再用蚊帳、棉被與枕頭了。他以此來反省說:“這可能不是小偷啊,說不定是天神來試驗我的心,來給機會我修行。”奇怪的是,即使龍婆卡賢沒用蚊帳,也沒有用香料,但就算在墓地里也未曾遭受蚊子叮咬過一口。
龍婆卡賢一生神跡無數(shù),從佛歷2514年開始,龍婆卡賢每年只沐浴一次,但是從他身上從沒發(fā)出骯臟的氣味,甚至在烈日下都沒流過一滴汗水,更加驚奇的是,龍婆卡賢不用香料及蚊帳,在墓地里未曾遭受蚊子叮咬過一口。
龍婆卡賢是個少欲知足的出家人,出家之后,就是一心朝向修行的道路。他的刻苦修行以及慈悲化世,讓很多人對龍婆卡賢產(chǎn)生很大的信心。龍婆卡賢也吃得很少,三天才吃一餐,而且還是餿飯!更讓人敬佩的是,龍婆卡賢未曾坐過任何交通工具,只靠一雙腳行坐。而身上唯一的財產(chǎn)就是化緣的缽,單薄的僧袍以及一塊人骨(應該是修行用的,修白骨觀),甚至連一雙鞋也沒有,一直過著苦行的生活。
龍婆卡賢在苦行間從沒要求過任何東西,對自己苦行的生活很滿意,并將在外化緣得到的東西,一一分給其他僧人。龍婆卡賢也不使用過枕頭睡覺,因為對龍婆卡賢而言,枕頭是奢侈的東西,只需要能夠容立身體的地方就很滿足了,并且龍婆卡賢睡覺及禪修都是在同一個地方。
或許有人會覺得很奇怪,住在墳墓既有怪味又恐怖(泰國以前的墳墓是亂葬崗,或是放在一旁,就起火燃燒,有時燒不完,就會發(fā)臭,而在燒的過程中,也是會有股異味的)。但是對于像龍婆卡賢這樣的修行人而言,墳場確實是最好的道場。
龍婆卡賢的一生,大部分時間就是住在墳場中,龍婆卡賢喜歡那兒的幽靜,反而不喜歡人多的地方。有時候,當他們拿尸體來燒,龍婆卡賢就坐在一旁打坐,當尸體被火燃燒時,大師就坐在那兒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觀察尸體的變化。就這樣一直看到尸體被燒盡成灰,而龍婆卡賢的煩惱也一樣被燒盡了。
由于龍婆卡賢是南邦府的皇族后裔,擁有皇室血統(tǒng),與生俱來就是有極高福報的高僧,但龍婆卡賢放棄了貴族的身份,堅定不移地實踐學習佛法及禪定。龍婆卡賢每天都非常堅定過著苦行的生活,從沒在生活中要求過什么。雖然大師可以享受貴族的生活,但還是希望選擇成為苦行僧。龍婆卡賢除了是一位愛民且清廉的好高僧,僧侶生涯之中也有著許多的奇妙故事讓后世流傳,高僧外表看起來很虛弱,實際上還是非常健康的,不過人總會老去,龍婆卡賢最終在2539年1月15日的圓寂了,享年83歲。
往期回顧
01“活財神”Luang Phor Khun龍婆坤02神獸崇迪創(chuàng)始人Luang Phor Parn龍婆班03圣火神僧Luang Phor Opasi龍婆奧巴洗/火神奧巴洗04Luang Phor Doo龍婆Doo
小編提示
⊙免責聲明:部分素材來源網(wǎng)絡,版權(quán)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權(quán)益,可聯(lián)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
⊙望各位轉(zhuǎn)發(fā)分享至朋友圈
⊙泰國佛牌法事知識交流聯(lián)系微信:seo010
- The End -
(點擊關注|分享泰國知識)
有興趣可添加WeChat:seo01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