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引力法則:為什么你總是遇不到喜歡的女生?

挽回愛情評論209

文章源自懂愛網(wǎng)-http://www.motor-park.com.cn/31058.html

 編者按:


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方式有兩種。


一種是唯物主義,相信物質(zhì)世界決定了人的意識,人的想法只是對物質(zhì)世界的反射,人要尊重物質(zhì)規(guī)律,才能往前發(fā)展。

另一種是唯心主義,相信意識的第一性,世界的存在依賴于人的感覺和想法,當人的意識強悍到一定程度,就能改變周圍的世界。

科學論崛起之后,唯物成了人類認識世界,改造世界的底層邏輯,以馬克思為代表的歷史唯物主義,痛批了唯心對社會發(fā)展的危害。

雖然二者相互對立,但世界上絕大多數(shù)人,都不是純粹的唯物主義者或者唯心主義者,而是在兩者之間搖擺的普通人。

面對日常,我們選擇唯物,面對神秘,我們可能唯心。

以唯物為基礎(chǔ)建立的系統(tǒng)理論,解釋了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,例如宇宙開端于大爆炸,人類是進化而來的等等。

但是也有很多唯物解釋不了的事情,比如粒子之間的超距作用,它完全打破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。

唯心并不是迷信,在一個更大的尺度上,唯心和唯物是可以統(tǒng)一的,只是人類目前沒有這個能力。

這就好比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

一個是微觀領(lǐng)域的權(quán)威理論,一個是宏觀領(lǐng)域的權(quán)威理論,各自都被證明是正確的,但是它們之間卻有著難以調(diào)和的矛盾。

今天之所以要說這個,是想和大家聊一聊看起來似乎是唯心主義的吸引力法則。

吸引力法則之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,是因為它十分強調(diào)意識對人的重要性。

它經(jīng)常被唯物主義批判的一個觀點是:人經(jīng)常想什么,什么就會來到他的身邊。

盡管聽起來很唯心,但它在物質(zhì)的世界里,卻起著實實在在的作用。

吸引力法則:為什么你總是遇不到喜歡的女生?吸引力法則:為什么你總是遇不到喜歡的女生?

吸引力法則,未必不能用唯物主義解釋。


唯物主義認為,世界是由各種基本粒子組成的,粒子必然要運動,而運動就會產(chǎn)生震動和能量。


那么,人腦也是由基本粒子組成。


不一樣的想法,粒子的震動頻率不一樣,而震動的不一樣,自然吸引到的事物就會不一樣。


當你長期抱有某種想法時,你腦海中粒子的震動,就會產(chǎn)生某種特定頻率的腦電波,將那些同頻震動的事物吸引過來。


前言中所提到的超距作用,其實就是粒子在超遠距離下的一種神奇的互相感應。


這種感應,沒有空間和距離限制。只要某個粒子做出改變,另外一個粒子即便是遠在銀河系的另一頭,也會立馬做出反應。


這被稱為量子糾纏。


在人的頭腦中,量子糾纏有著另外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。


吸引力法則中有一個定律,叫創(chuàng)造定律。


意思是說,不管你想要或者不想要一個東西,只要你的想法聚焦在這上面,那么它就會被吸引過來。


比如很多男人在尋求伴侶時,會向周圍散播這樣一個信息:我是個有錢人,但是我想要尋求真愛。


但是結(jié)果是什么呢?往往圍繞在他身邊的,會是各種拜金女。


他要的是真愛,他也在尋求真愛,但是為什么他吸引來的反而是只認錢不認人的拜金女?


因為,吸引力是包含性的,不是排他性的。


你展示了你的有錢,以及尋求伴侶的愿望,那么與其相關(guān)的所有事情,都會被你的磁場吸引過來。


在這些事物當中,肯定會有拜金女和真的愛你的人,但是你是很難識別她們有什么差別,除非你突然之間破產(chǎn)。


男人尋找真心相愛伴侶,展示物質(zhì)條件是不可行的,因為這種信息是一種非常強力的震動頻率,會覆蓋掉你內(nèi)心的那個真實想法。


如果你的經(jīng)濟條件不錯,而你又想找一個真心相愛的人,你要么在正確的環(huán)境中尋找,比如富人圈,大家都不缺錢。


要么就把自己有錢的這個信息弱化,不過度展示房子和車子。將尋找伴侶這個信息強化,不斷對外強調(diào)你的擇偶觀。


只有這樣,你才可能避免被一大批拜金女找上門來。

和喜歡的女孩聊天沒話題?添加微信:wuyajiushu11,我們就送你一份超實用的《搞笑聊天秘籍》


吸引力法則:為什么你總是遇不到喜歡的女生?

吸引力法則:為什么你總是遇不到喜歡的女生?

吸引力法則在某些情況下,可能會有完全相反的效果。


比如,當你過度展示你的真心時,你就可能遇到一個專門以吞噬真心為食的辜負者。


這很常見,那些手拿好人卡的備胎,或者行走的買單俠,往往都是捧著一顆真心。


那么,為什么真心容易被玩弄呢?


如果用吸引力法則解釋的話,是因為你在向周圍展示真心的時候,將那些喜歡玩弄真心的人吸引了過來。


很奇怪,為什么真心不能吸引真心,反而吸引了玩弄真心的人?這還是和你的大腦中的想法有關(guān)。


所謂的真心,就是你大腦中的一種想法。當你想著要用真心吸引真心時,同時你也害怕玩弄真心的人。


你單純的展示真心,是因為你除了真心就一無所有。這種狀態(tài),會讓你更加擔心被女孩所玩弄。


所以,很多真心的人,往往會選擇跪舔。


但是根據(jù)創(chuàng)造法則,只要你聚焦在某一件事情上,那么不管你想要還是不想要,與之相關(guān)的事物都會被吸引過來。


你害怕被玩弄,所以跪舔。但是這種害怕,反而將那些可能玩弄你的人吸引了過來。


從這個角度來說,戀愛學簡直是救命神器,它至少在三個維度上,避免了這種情況。


一,玩弄真心的人一定會存在,而戀愛學,能教會你如何識別這些人。


二,戀愛學的技巧,調(diào)整了你內(nèi)心的想法,你所展示的信息,讓那些玩弄真心的人,不敢接近。


三,戀愛學技巧,壓制了女孩玩弄你的想法,讓女孩要么離開,要么對你真誠。


當戀愛學技巧已經(jīng)內(nèi)化到了你內(nèi)心時,它就會表現(xiàn)為一種高情商。


你可以在電視上看到,那些情商很高的男人,往往會有特別瘋狂喜歡他的人。


因為他的情商是一種對外的信息,他不需要特別強調(diào)哪些人應該靠近,哪些人應該遠離,這些信息,就已經(jīng)對外完成了篩選。

正是基于這個原因,跪舔才是非常不可取的。


你可能已經(jīng)知道:


對一個女孩不停的付出,往往不會被這個女孩所珍惜。但如果把付出投資在自己身上,女孩往往會過來倒追你。


因為不停的付出,對外傳了一個信息:我是一個廉價的男人。這種信息,怎么可能會吸引到珍惜你的女孩?


而對自己投資,向外傳達的信息是:我是一個保持高質(zhì)量單身的男人。這樣就自然會吸引喜歡你的女孩。


你腦袋中的想法,決定了你的對外傳達的信息,你對外傳達的信息,決定了你能遇見什么樣的人。

和喜歡的女孩聊天沒話題?添加微信:wuyajiushu11,我們就送你一份超實用的《搞笑聊天秘籍》

吸引力法則:為什么你總是遇不到喜歡的女生?

吸引力法則:為什么你總是遇不到喜歡的女生?

如果你想通過自己想法,決定別人對你的看法,那么你還得知道一個真實存在的矛盾:


當你對外展示你的努力時,因為狀態(tài)的緊繃,反而會讓你在別人眼里顯得缺少控制力。


而當你對外展示你的放松時,別人會認為你一切都成竹在胸。


這和進化對人的塑造有關(guān)。


人在處于危險狀態(tài)時,會顯得特別警覺,因為這時場面可能會失控,所以人必須要提起精神,努力去控制。


這種心理機制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變成了:


當一個人努力去控制一件事時,那么這個人所傳達出的信息,就是事態(tài)正在失控


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去開車時,旁邊的人會莫名地感到緊張,因為他傳達出的信息是:


我沒把握完全應對所有狀況,所以我才要努力去控制。


如果他偶爾和你開幾個玩笑,并且還敢單手握方向盤,那么你就要放心得多,因為他傳達的信息是:


我有自信把車安全開到目的地,一切都在我的控制范圍內(nèi)。


而實際情況也剛好符合人們對司機的判斷,那些狀態(tài)越緊繃的人,反而越容易出現(xiàn)操作失誤,而適當放松會更有掌控力。


想要在別人心里留下自信的印象,努力控制自己,可能會適得其反。一個放松的狀態(tài),反而是更加有效的說明。


如果用吸引力法則解釋的話:


那些展示努力的人,內(nèi)心有某種擔憂。當他聚焦于這種擔憂時,不管他喜歡還是不喜歡,他害怕的東西,都會被吸引過來。


最終的事態(tài),反而會更加失控。


一個最明顯的例子,就體現(xiàn)在兩性關(guān)系中。那些不自信的一方,總是喜歡努力去控制另一方,不讓對方離開自己。


結(jié)果,正是這個想法,導致了對方的加速離開。


《黑鏡4》中,那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,只是害怕女兒離開自己。但是她的這個想法,卻最終導致女兒和她斷絕了關(guān)系。


這說明了事情的本質(zhì):


不管你是真的努力,或者只是展示你的努力,你的內(nèi)心必須要對自己足夠自信,這才是一切的關(guān)鍵。


不夠自信的人,假裝放松是裝不來的。而且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。

和喜歡的女孩聊天沒話題?添加微信:wuyajiushu11,我們就送你一份超實用的《搞笑聊天秘籍》

吸引力法則,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。


我們在討論吸引力法則時,常常會有一種論道的感覺,因為它看起來似乎有點虛無縹緲。


或許在未來,當下一個物理學大廈建成時,吸引力法則會有一個更加科學的解釋。


愛因斯坦在發(fā)現(xiàn)了廣義相對論之后的幾十年,一直試圖將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統(tǒng)一起來。


可惜的是,這一工作需要的創(chuàng)造性,已經(jīng)遠遠超過了他的能力。


下一個劃時代的科學巨匠,必然要將這兩種理論統(tǒng)一起來。


但在那之前,我們普通人應該明白一個道理:


當科學解釋不了某件事情時,這件事未必就是迷信。


也有可能,只是科學到了需要再往前走一步的時候了。

 
匿名

發(fā)表評論

匿名網(wǎng)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確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