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放下了七情六欲的人文章源自懂愛網(wǎng)-http://www.motor-park.com.cn/287841.html
在臨終之際
到底會和我們說些什么?
釋迦牟尼圓寂時,曾和弟子說:“以己為燈,以己為靠”,佛陀一生教化無數(shù),為何臨終前留下這個遺言?
曾聽過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:從前,在遙遠(yuǎn)的海上,有一個小島,島上藏著一部偉大的書,通往小島的道路充滿了千難萬險。終于,有一個英雄成功地到達(dá)了小島,取到了那部書,打開一看,卻是一面鏡子。歷盡千辛萬苦,上下求索,他得到的真理是:你要回到你自己。
凡事向自己而求,是立足之道
禪師說:“青青翠竹盡是法身,郁郁黃花無非般若”。
禪心所見,皆是禪心。心有隱憂,所見皆憂。這些我們?nèi)粘K娭铮S著我們的心性變幻,最重要的,還是人的本心。
金剛經(jīng)說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?!鼻嗲啻渲?,郁郁黃花,都是自性迷惑所展現(xiàn)的世間種種,只有打破十方三世的一切差別秘隔閡,不迷執(zhí)于有情或無情,才能見到佛性的凈土。才知翠竹黃花、土石磚瓦,其實(shí)一體。
但這并不是說智慧也不存在,只是智慧不存在于外,而存在于心。釋迦牟尼傳播佛法,是因?yàn)槭廊穗p眼被蒙蔽,無法看到心中的法。
撇開佛法來說,我們學(xué)習(xí)前人的智慧,但思考必須是自己的,我們遭受外物的挫折,但意志力是自己的。凡事向自己而求,是立足之道。
一切迷誤,只因回避自己的內(nèi)心
十一世紀(jì),大慧宗杲禪師當(dāng)眾燒掉了禪宗重要的經(jīng)典《碧巖錄》來警示眾人。
禪師燒《碧巖錄》時,是要燒掉形式的禪,希望大家明白禪乃心中本有,重新重視自我修行。
現(xiàn)在許多人對公案的態(tài)度,就是看一個有趣的小故事,甚至把公案背得爛熟。但其實(shí)看再多公案,不如靜下心來,坐一炷香,檢視自己的內(nèi)心。
曾有人批評公案,認(rèn)為宋朝以后禪風(fēng)不振。事實(shí)上,禪是不會墮落的,墮落的只有人。當(dāng)公案流于形式并無法引導(dǎo)人心的時候,是人的悟、人的禪心在墮落了。
凡事流于形式,他人讀什么書,你就讀什么書,流行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,而不是考慮自己真正的喜好和方向,這其實(shí)是一種懶惰,無法讓自己真正受益。
要以前人為燈,也要以自己為燈
如果一個人鉆研各種哲學(xué)、法門,卻不自我修行,就像研究藥方不吃藥,不能對治自己的病,對病人而言,吃藥比研究藥方重要得多。
如果一個人不斷學(xué)習(xí),卻不將之化入自己的體系,就像未經(jīng)開采的金礦,縱使研究出它的含金量,礦山仍與泥土無異。對金礦而言,只有開采、提煉,才會找到黃金。
如果一個人只會引用智者說的話,自己不悟,就好像只會數(shù)他人的珍寶,自己沒有半文錢,就好像只會說祖先美麗的花園和壯美的河山,自己沒有一塊地。
為什么有些人學(xué)富五車,卻迂腐無趣,有些人學(xué)歷雖低,卻世事洞明。真正的智者,知道踐行出一套屬于自己的世界觀、價值觀,這才是走在所有人前面的最快方法。
我們要以前人為燈,也要以自己為燈。念佛的人要以佛菩薩為歸依,也要做自己的歸依處。
塵世道理萬千,原來都是究明自己之道。
弘揚(yáng)佛法,功德無量
歡迎關(guān)注 泰國情降
泰國情降只此一家,別無分號!
請各位朋友注意山寨小號!
每天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身邊的朋友
你在他們心中會變的更有價值
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