▼更多精彩推薦,請關注我們▼
1文章源自懂愛網(wǎng)-http://www.motor-park.com.cn/225104.html
人在得到的時候,幸福感不一定是最強烈的,但是失去的時候,一定是最痛苦的。
分手后,你有沒有在那么一瞬間,感覺整個世界都崩塌了?仿佛前一秒還是好好的,下一秒就分崩離析。
地動山搖過后,留下的除了片片瓦礫,還有傷痕累累的自己。你傷心、憤怒、不解、質(zhì)疑,你的內(nèi)心百感交集。
你忘記了饑餓、也忘了困的感覺,只是任憑淚水劃過臉龐。秒針滴答滴答的聲音,此時此刻都讓你心煩意亂;外面的歡聲笑語聲,與你無關,此刻你只是覺得很刺耳罷了。
在一切塵埃落定后,世界變得空落落的,然后你才驚覺,這次是真的失去了嗎?這種瞬間襲來裹滿全身的空虛和寂寞感,到底是什么?
其實這與心理學上的重要概念——過渡性客體,是離不開的。
2
處于嬰兒時期中的我們,懷中抱著心愛的玩具,一旦被奪走,心里就會變得空落,盡管我們不明白,為什么會因此而感到難過。
過渡性客體是第一個 “非我”所有物( the first not-me possession ),最早出現(xiàn)在孩童的玩耍中,它不是母親所給予的,因為過渡性客體是兒童自己發(fā)現(xiàn)或創(chuàng)造的。它甚至比母親重要,是兒童幾乎無法切割的一部分。
過渡性客體常被用來代表過渡性客體的物品,包括一條毯子、一件舊衣服、柔軟的玩偶或是呀呀兒語、不斷重復的動作等 ( 有些兒童甚至會創(chuàng)造旁人無法理解,但對其有特殊意義的話語 ) 。
溫尼考特指出,「 過渡性客體是嬰兒與母親融為一體的狀態(tài)至認知母親是外在且分離的客體的過渡時期 」,對嬰兒而言,此客體有令她感到舒適安慰的作用,能對抗焦慮、寂寞,且能幫助她安然入睡。
也就是說,當嬰兒失去一樣東西的時候,這種失落只是暫時的,很快,她們會找到替代品,為自己創(chuàng)造出過渡性客體,例如某個心愛的玩具。
她們把這個玩具,象征著自己的父母,認為是永遠不會離開自己,陪伴在自己身邊的。這個玩具給了她力量和安全感,讓她走過這段艱難的時期。
所以,當玩具被拿走后,她們會哭鬧,會用盡一切辦法反抗世界,祈求再次得到滿足。
3
成年后的我們成熟了,也懂得世界運行的規(guī)則,不以自己的意志去轉(zhuǎn)移。不再想去改變世界,只想經(jīng)營好自己的生活,占個小小角落求得安心。
可即便如此,我們?nèi)匀徊粩嘣谑?。人生就是個不斷承受、接受失去的過程,只要活得足夠久,是會等來那些熟悉的名字,一個個離開的消息的。
包括失戀。分手是關系的結(jié)束,感情的泯滅。越是親近得和自己密不可分的人,離開時就會給自己帶來越強的痛感?,F(xiàn)實中最常發(fā)生的失去不是死亡,而是關系的中斷和結(jié)束。
猶如嬰兒時期某個鐘愛的毛絨玩具被奪走一般,分手后我們瞬間感覺到的寂寞和空洞,是因為失去,就像是被奪走過渡性客體的嬰兒,暴露在殘酷的,不受控制的世界中。
這么多年來我們成長了,也強大了,可內(nèi)心深處的某個角落,仍然年輕著,保留著那種最初的純真,仍渴望被關注,被照顧。因此在失去后才會變得如此不安和痛苦。
這種感覺是正常的,它代表的是你當下的心情和當下的狀態(tài)。
4
痛則思變,痛苦是上天派來提醒我們的信使。痛苦,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看清自己,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。
我們回不到過去,但我們可以通過眼前的痛苦更好地看清自己,有更好的成長,做更好地自己。
蘇浩博士團隊抖音:
蘇浩說(shqg522)、蘇浩婚戀說(dyzmurrqbbpu)、
蘇浩情感(shqg522.)、蘇氏情感(dy901a2io68v)
蘇浩博士團隊快手:
情感蘇浩、蘇氏情感說
▼往期精彩回顧▼清楚分手類型的難易程度,挽回自然胸有成竹
這是婚姻里的3顆定時炸彈,一定要盡早排除!
這些是傷害感情最為普遍的幾種形式,有的人全都中招了!
溫馨提醒
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,
長按二維碼添加蘇浩博士微信,
即可進行一對一咨詢。
好看你就點點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