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關系,就是相互虧欠

未分類評論229

在人與人之間關系處理的問題上,教科書的答案從來不適用,連經(jīng)驗都會誤導你。

舉個例子。大家從小都應該有受過的教育是:對別人的好意,要謙讓,要道謝,不要隨便接受,最好是禮貌地拒絕。文章源自懂愛網(wǎng)-http://www.motor-park.com.cn/213236.html

保持著這樣觀念原則長大后,也常常會禮貌地謝絕來自他人的好意。結果工作幾年下來,身邊人對我的評價都是“不錯”“挺好的”“有禮貌”,但也僅停留在此,沒有留下幾個特別要好的能聊天的朋友。

后來我跟閨蜜提起這問題。她說,你啊,就是不習慣接受別人的好意,本能地就拒絕掉,哪還有深入交流的機會?有禮貌是好,但總把謝謝掛在嘴邊,不久顯得生分了嗎。

聽后茅塞頓開。

陌生人之間的距離,是如何拉近變成朋友的?通常是由物質資源的分享與交換,相互逐步升級的玩笑和調侃,在虧欠和被虧欠,貶損和被貶損中開始的。

不給身邊人添麻煩,不欠人情,對來自他人的好意婉言拒絕,末了,補上一句謝謝。自覺表現(xiàn)禮貌而客氣。

但對付出好意對待的人看來,還是被拒絕了。

想象一個畫面:和同事走在路上時,你不小心摔倒了。同事見狀,伸出手準備拉你一把。

你迅速想了想后沒接受,對他說了謝謝沒事,自己爬起來,拍拍裙子沾上的塵土,為了證明沒崴到腳,還輕跳了兩下。

你自覺表現(xiàn)出了獨立,禮貌又得體。

卻沒發(fā)現(xiàn)同事伸手后沒得到回應的尷尬,可能他以為自己其實被討厭著,可能他認為自己誤判了和你之間的關系,其實你們并沒那么熟。

那就拉開點距離吧,免得被誤會,接近是另有目的。

這就是小小動作,背后被放大的真相。

后來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后,有意識地去扭轉,改變自己過分客套,不愿接受他人好意的毛病。

當然沒到矯枉過正的地步,任何事,都要把握好一個度,過猶不及。太客氣,和太不客氣,在別人眼中的印象,終究都是不好。

為了不因為客氣而顯得生分,好意是應該接受的,但接受的標準應該是,不讓自己感到沉重的程度。

過分沉重的好意,于己于人都是壓力,更可能產(chǎn)生不必要的誤會。

交往過程中的好意,不該是單方面被接受的,本質是相互虧欠。如果好意非常貴重,無論是實物還是某種行為,當你認為無法回報時,都是屬于應該禮貌拒絕的范疇。

反之,那些小而具體的好意,就是可以接受的。

不少會員都曾咨詢過怎么拉近關系??梢姙檫@煩惱的人還挺多,所以今天才特意說說這個問題。成人世界的社交規(guī)則中,沒有誰是可以永遠獨當一面的,依賴并不可恥,被利用也不可悲。你無須活成一個世界,否則到頭來只會發(fā)現(xiàn),你的世界,只剩你自己。

[ 往期推薦 ]

你能不要站在受害者角度跟我說愛我嗎?

怎么忘記一個人

【按住下面二維碼3秒關注】

 
匿名

發(fā)表評論

匿名網(wǎng)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確定